湖南法治報訊(通訊員 胡麗莉 李進輝)光陰荏苒,歲月如梭。轉眼間,我由河南省周口市稅務局來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已經整整38年。曾經的“稅”月往事、稅友姐妹們之間的情誼,每時每刻都在勾起我許多難忘而親切的回憶。
有緣千里來相會。因姻緣,我于1987年5月正式調入吉首市稅務局,被分配到吉首城區的中心稅務所工作。
記得離開家鄉之際,我給母親作了交代,既然調入千里之遠的吉首市去工作、生活,那么就意味著奉獻和犧牲,就意味著這一生要融入湘西,從此就不能夠好好地陪伴母親及所有的親人。
初到吉首,無論是從氣候、習俗上都不習慣,特別是在飲食習慣方面,在老家吃慣了稀飯、面食、冷盤菜等,而吉首屬于南方山區,一日三餐以大米飯菜為主,早餐也沒有像北方那樣豐盛,想吃一碗胡辣湯、一盤煎包的小店都找不著。
1987年5月,胡麗莉調入吉首市稅務局中心稅務所留影
我只身一人落戶吉首工作、生活,在好多的日子里,特別想念家中的親人,每當夜深人靜,思念家鄉的情結很濃……
1987年的吉首街道,城里只有團結路、人民路、文藝路、武陵路四條主干道,路面不怎么寬敞,有一個人民廣場(現為商業城)、峒河公園,中心街道大型的商場有民族商店、婦兒商店、南北特商場和吉首五交化百貨站,街面店鋪少,城區也沒有開通公交車,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小山城。
來到吉首工作,對當地的語言也會時常聽不懂,遇到講苗語的人,一句也聽不懂,我在與人交流中盡量放慢語速,使用普通話。
記得第一天來到中心稅務所報道時,走進所里看見院子不算大,所處位置在吉首大飯店旁,河對面是吉首市第一中學,所里有一棟辦公樓,兩棟宿舍樓,滿滿住著20來口人,院子里十分熱鬧。我來到所長高新銀辦公室,他將所里的基本情況向我作了介紹,對我由河南省周口市來吉首工作表示歡迎。初來乍到,面時新的工作環境和新的同事,我需要一個適應、熟悉的過程。所里考慮到我是外地新調入人員,不久就給我分配了一套兩室一廳的住房。
“你好,我叫胡麗莉,是由河南省周口市稅務局調來的,以后,咱們就是同事了”。這是我第一個接觸的同事,叫陳紅,白皙的皮膚,端莊的相貌,卷曲的短發,勻稱的身材,著一套稅務外套,讓人看上去干練中又不失女性的柔美,含蓄內斂的氣質賦予了她淡定與自信的美麗。
“好的,歡迎來這里工作,你先安排好,有什么要幫忙做的,你盡管講”,陳紅十分熱心地說道。剛好,我與陳紅在同一棟宿舍同一個單元和樓層,以至在長期的相處中,生活上相互幫助,工作上相互鼓勵,成了好同事、好鄰居。在往后的日子里,我先后結識了陳紅、李燕、鄒志玲、余君艷、歐陽興平、康曉玲、向明慧、田麗萍等稅務姐妹,在漫長的“稅”月歷程中,我們朝夕相處,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吉首市稅務局中心稅務所處于市區黃金地段,是全年稅收任務最重,業務繁忙的所。剛到所里工作,分配的工作是從事稅收票證管理。每次票證的領發,都要做嚴格的領發登記手續,為使票證填寫準確、規范,每個月里,我為專管員、代征員輔導一次正確填寫稅收票證基本常識,大大減少了差錯率,使所里的差錯率由原來的27%下降到3%以下。因中心稅務所管轄的個體工商戶多,用票量最大,每月平均量達4000多份。為管理好原始稅收票證,對每一張稅票都要反復核對,每到月底,要反復核查、裝訂成冊,不可出現任何的差錯。在管理稅收票證的3年多時間里,我按章辦事,未出現一起差錯,很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務,受到州、市稅務局的好評和獎勵。連續三年被吉首市稅務局評為先進工作者。
為了提高稅收業務綜合水平,我克服女兒剛好一歲多的困難,白天工作,晚上復習,于1990年8月考入湖南省稅務干部中等專業學校,通過兩年在校系統的稅收知識學習,個人的業務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1990年10月,根據局里的調整,丁德和擔任中心稅務所所長。初識丁德和,1米78的個頭,大大的眼睛,隨和帥氣,充滿朝氣。
丁德和到任后,大力加強所里班子自身建設,從理論學習、作風建設、稅收宣傳、征管方式等方面入手,大膽地對那些與優化整體服務功能不相適應的部分和環節進行了系列改革,牢牢抓住“解放思想換腦筋”這一基本點不放,讓全所稅務人員轉變觀念,增強服務意識和改革觀念。
1991年6月,吉首市稅務局中心稅務所所長丁德和(中)與稅務人員在關廂門大市場檢查個體工商戶納稅情況
在抓稅收工作中,丁德和所長處處起模范帶頭作用?!拔覀円讶罕姰敵捎H人,真心實意把群眾的事情辦好”。丁德和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稅務所處在最基層,是稅收工作的主戰場。在丁德和所長的帶領下,僅從個體工商戶稅收上來看,一年一個新臺階,從1987年的征收150余萬元上升到1992年的485萬元,每年遞增50%以上,這些成績的取得,是中心稅務所全體稅務人員共同努力的結果。1992年度,我在稅收征管工作中成績顯著,被吉首市稅務局評為先進工作者。
1994年10月,是一個特別難忘的時刻,國家對原稅務機構進行了重大改革,分設為國稅局、地稅局,所有稅務干職人員進行重新劃分和組合。
機構分設后,吉首市稅務局中心稅務所改為吉首市國稅局城北稅務所,我被分配到該所發票組擔任組長。
發票管理是一項嚴謹而又細致的工作,不能有一點粗心大意;我經手的6700多份發票管理無差錯。1995年3月,按照工作安排,我由發票組調整到個體組從事稅收征管。
國庫如海,由涓涓滴滴匯成。當年,吉首市工體工商戶大幅增加,由1993年的600多戶上升到1200多戶,個體稅收任務相當繁重,如何完成當年的670余萬元稅收任務數呢?這是擺在每一名稅務干部面前的頭等任務。
面對繁重的稅收任務,我與組里全體姐妹齊心協力,暫停雙休日,下大氣力檢查管轄區個體稅收。個體經營戶成分復雜,執法難度較大,通俗講就是“話難聽、活難干”。面對困難,我沒有退縮,反而更加恪盡職守、嚴格執法。在管理的轄區從未出現過投訴舉報。同時,通過多種方式向廣大個體經營戶進行稅法宣傳,使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形成一個良好的納稅環境。在多次的稅收檢查催收中,不論是查漏補稅,還是正常納稅,全力做到足額及時入庫。截至當年12月底,僅個體征收組累計入庫工商稅收680.4萬元,超額地完成了全年個體稅收任務,受到所、局領導的充分肯定。
1996年是特別難忘的一年,我們城北分局個體組全是清一色的女稅官,人稱“娘子軍”。
1996年5月,胡麗莉(二排左二)與稅務“娘子軍”組人員合影
稅收“三查”工作全面展開后,分給我組的稅收檢查任務是20萬元,占分局任務的四分之一。接受任務后,全組人員深感時間短、任務重,但女稅官們一致堅定信心,以十足的干勁迅速投入到“旺季征收”中去。
我作為組長,應該起模范帶頭作用,我與老模范李海娥商量,將征收任務落實到各個檢查小組和個人手中,使人人都有責任感和緊迫感。
任務分配后,全組分為三個檢查小組分別奔波在吉首大街小巷里,對納稅戶進行全面檢查。檢查中,各小組一方面注重檢查質量,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做到三同步,即邊檢查、邊定案、邊入庫,集中精力查大戶,同時,不放過個體小戶的檢查。
在“娘子軍”組里,省級勞動模范李海娥年齡最大。“李姨,稅收任務這么重,你的身體吃得消嗎?”我擔心地問,“不要緊的,能堅持得住”,李姨笑著回答。李海娥勇于挑重擔,放棄了不少休息時間,與小組人員走街串巷查大戶,她那忘我工作的勁頭,我始終記在心里。李燕、張昌華除完成規定的稅收檢查,主動協助其他女稅官例行檢查,唐仁英克服愛人經常出差在外、家離所里遠的困難,與大家一道堅守崗位,楊子瑤、莫麗芳為納稅戶積極宣傳稅收政策,許榮凡、唐珊玉、舒孝華函授學習剛結束,立即投入到稅收檢查中去。
當年,“娘子軍”組發揮“半邊天”的作用,主動為分局分擔了10萬元的稅收任務,全組檢查工商個體戶280戶,查補稅款15.78萬元,入庫20.47萬元,超額完成了稅收檢查任務。當年,我在稅收征管工作中成績突出,獲得全州國稅系統嘉獎。
“稅”月無聲,“稅”月有痕。多年地從稅生涯中,我與所里的稅官們靠著雙腳走過吉首街頭灘點、集市碼頭、鄉鎮企業,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條件再艱難,都未曾有過放棄。
在極其不平凡的1997年里,我們所按照局里的統一安排,為迎接香港回歸,利用休息時間排練了文藝節目。
1997年6月30日晚上19時,吉首市總工會大禮堂,燈光璀璨、賓朋滿座,舞臺上方,“吉首市國稅局迎接香港回歸文藝演出”的字眼格外醒目。
輪到我們所里的節目時,田濤所長叮囑大家,要精神飽滿地搞好演出,發揮出水平。
“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千萬,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連……”一首歌伴舞《眾人劃槳開大船》將這臺晚會推上了高潮。
在京劇《沙家浜》選段“智斗”表演中,我扮演阿慶嫂,黃斌扮演胡傳魁,楊子瑤扮演刁德一,演出獲得了觀眾長時間的掌聲。最終結果,我們所里演出的歌伴舞《眾人劃槳開大船》獲得一等獎,大家歡欣鼓舞,相互慶賀演出拿獎。
1997年6月30日晚,胡麗莉(二排左四)參與歌伴舞《眾人劃槳開大船》
時光轉向1999年,記得7月份,正是夏日炎炎,我與石光華、陳先力、向金玉、胡志忠到吉首市木材公司檢查稅收,該公司木材運輸證明不夠完善,存在稅款少繳現象,我與稅官們冒著酷暑,步行到振武營二零二零工程指揮部,里面有20多個工程隊,我們逐個去查木材經營戶的運輸證,幾乎跑遍了吉首市區的每一個承建單位,查出木材共計為10000立方,共補交稅款18萬余元。檢查任務完成后,大家相互一瞧,全樂了,個個滿身的灰,頭發都成了金黃色。
隨著改革開放成效日趨顯現,吉首城鄉也在經歷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稅務人,同樣心情激動,稅收征管硬件設施、交通工具逐步告別了自行車,變成了摩托車和小型面包車。
經濟日趨繁榮,不僅稅收征管交通工具發生了極大變化,我使用最多的算盤也被計算器所取代,一輛自行車、一本稅票、一支筆、一個人造革公文包、一把算盤收稅的經歷已經成為過去。
每一次重大稅收改革,對于我來說,都是一次新的考驗。面對稅收改革,知識的快速更新,我曾感到茫然。記得當年征納一戶建材市場,我連續蹲點盤庫三天,終于將建材市場經營戶情況弄清楚,并為納稅戶輔導最新的稅收政策,耐心解答相關條款,順利完成了當月稅款申報。
個體征管歷來都以繁雜瑣碎而令人忙于應付,在我負責吉首香港街、商業城區個體稅收征管期間,因受到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稅收收入形勢異常嚴峻,征收管理工作難度明顯加大。
面對個體經營生意難做,情緒低落約局面,我多次到個體經營戶中,做好納稅人的思想開導,幫助廣大納稅戶分析問題原因,尋找解決問題辦法,鼓勵納稅人不要悲觀,風雨總會過去的。
進入新千年,吉首城區變化日新月異,稅收執法環境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敞亮的辦稅大廳、和諧的征納關系、先進的征管系統、暖心的納稅服務,稅務工作逐步走向網絡化、信息化、智能化、科技化和便民化。
2000年以后,我克服年齡偏大,努力學習綜合征管軟件和相關稅收業務知識,積極參加吉首市國稅局組織的各項稅收業務培訓,熟練地掌握運用各種文書流轉程序。
從稅35年,經歷多次稅收改革,從20世紀80年代的“利改稅”到90年代的“分稅制”,再到2000年的“費改稅”,我與稅務姐妹們見證了稅收改革取得的巨大成效和稅收征管能力的現代化。
歲月,總能將那些曾經與過往滌蕩得愈發鮮亮,而正是這些曾經與過往,讓我對稅務工作充滿著的熱愛與執著。
當年處于鬧市里的中心稅務所,每年的稅款在500萬元以上,為吉首市稅收做出了較大的貢獻。雖然最終撤所并入局里,但那段難忘的稅收歲月,記憶猶新,恍如昨天。
2015年2月,我正式退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鐘愛的稅務崗位。雖說年齡上退休了,但那一身“稅務藍”包裹的情懷卻始終割舍不下,戰友們平凡而偉岸的身影始終揮之不去,讓我永遠銘記在心中。
責編:李穎
一審:王薇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